游蚁网-正版游戏玩家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638|回复: 0

[杂谈] 溪浪集(诗集五卷)

[复制链接]

8

主题

8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16-5-16 06: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以游结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   

  “意象诗歌”有史已久,且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反映即出自《周易》。此有史可考,毋庸置疑。   

  “意象”,即寓“意”之“象”,即用以可寄托主观之情的客观物象。   

  《周易?系辞》曰:“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象”,即具体的客观物象。而古人之言之意,即“观物”、“取象”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被抽取的“象”要能恰切地给听者、读者、看者等客人知道其反映的意思。   

  故此,可以肯定一件事实,即:“意象诗歌”要比其理论产生得早。   

  据传说,舜禅位予禹,与群臣作歌云:“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此即是一首纯意象诗。其意,即“祥云灿烂,延绵不断,日月光辉,永驻人间”;其旨,即寄予着讴歌与祝福。   

  所谓的“托物言志”,即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写或叙述,来反映主观之“情”。这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这也可以说是“意象法”。   

  但是就目前“中诗”而言,“意象法”给有的诗歌作者拿出的作品却要么是不懂装懂、东一榔头西一棒、生拉硬拽、鹦鹉学舌,要么是自恃傲慢、不解读者意、故弄玄虚。明明白白可见的事实国家党政清明,社会繁荣昌盛,人可畅言,但是做为诗歌编辑有的却竭力推崇“意象诗歌”,抱着“裹脚”以为美,更有甚者“拍马”趋之若鹜未尝奉迎而不及;如此种种,则难免不给诗坛上演“滑稽剧”。   

     

  (二)   

  “意象”的推出和使用并非无规律可循,其在于“言不尽意”而“立象以尽意”。此乃一种“技巧”或者“艺术”。但是有的诗歌作者只为追逐这种“技巧”、“艺术”而刻意为之,自恃高深,“故弄玄奥”;此情,未必不是作践自己且不惜牺牲读者之“心智”。   

  据说,美国诗人庞德(1885—1972)对中国的古典诗歌推崇备至,但是他也曾有所感叹:“用象形构成的中文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的是诗的,相反,一大行的英文字母却不易成为诗。”他的意思很清楚,即中西方诗歌,单创作而言,要成就诗句妙语,彼此所借助的语言工具——文字,也都会受到阻隔而不能契合。   

  中国诗歌的意象艺术,大约在20世纪初才漂流到西方,其中的“意象派”领袖就是庞德。   

  其实,在西方,未必没有其自己的意象诗句;譬如,荷马的诗里就有。   

  “立象”在于“尽意”,这是诗人创作“纯意象诗”的用意;而对于那些直抒胸臆可咏者,采若干意象,则也是为了点缀之用。   

  通常来说,“意象”指的是自然意象。譬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等等。   

  当然,除了自然意象外,还有相对的“社会意象”、“事像”等。其中,“社会意象”里还包含有“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义,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生成的含义相对固定的文化符号、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民族“特色”,是各民族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结晶,是世界各民族洞悉外部世界的心灵果实,其高度体现着各民族的文化精神、集体意识,而绝不是作者自我感觉良好随意采撷予以杜撰的。“子规”在汉文化里是思归及哀怨的意象,但在英语里则仅仅是一种普通之鸟。当今中国网络上流行的“土豪”,既是对某些人表现行为的贬斥,也透着对某些事的揭露和鞭挞。   

  意象入诗,有的是诗人为“保湿”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和空间,有的是诗人为美化而进行的一种“装饰”;倘不如此,则尚不及直言表达的好!   

     

  2013-11-9辰时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游戏

关于我们

游蚁网专注于正版玩家体验的提供游蚁网专注于正版玩家体验的提供游蚁网专注于正版玩家体验的提供游蚁网专注于正版玩家体验的提供

Archiver|游蚁网 ( 蜀ICP备2021018569号,川公网安备51110202000003号 )

GMT+8, 2025-5-7 11:00 , Processed in 0.27017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Software by Discuz! X3.4

© 2006-2014 游蚁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