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tjq 发表于 2016-11-14 21:31:33

若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一   

  年少时,人不能够懂得如何去爱,不知道幸福是何物,更无从去真正体会什么是担当。   

  年少的心思于是单纯起来,单纯得只有期待与憧憬未来。期待有一天“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憧憬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偶然。只是,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都还不曾得知。   

  或许是一刹那间的阳光刺痛了双眸,小小的心思便尽起涟漪,其实那不过是一场“爱慕”,不小心被放大成为“爱”的高度。只是,给自己的心一杯下午茶的时间去冷却,那一场阳光邂逅便会随风而逝,演绎秋叶飘零的静美。   

  其实,尚还年少,何必尽早凋零。“爱”是沉重的,而往往你却不假思索,自以为勇敢浪漫。爱代表的是一种担当,这担当不会让灵魂溃败,不会让生命浮夸,自己尚且稚嫩不定,又何必轻言毫无力度的“”。岁月沉淀,思想成熟:做一个美丽的女子,知理、温柔,平静;做一个沉着的男子,勤勉、忍让、坚强;然后相信海枯石烂,地老天荒。   

  所以,年少不言情。修德。用心。静待。生活太长,从容担当。   

     

  二   

  《诗》曰:“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当爱已成往事,于是一切都会变得静和美好。   

  病房里静悄悄的,柔和的月光照在病床上,一位老先生安然的躺着,坐在床边的老妇人平静地削着苹果,这一幕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不过是打水时的一个偶然,我心绪却难平。我想起了病床上的姥姥,已近九十,四世同堂,却显得那般孤独无依。   

  那时姥姥生病住院,我陪护在她身边。其实,我并没有很喜欢姥姥,毕竟感情是需要培养的。但是相较于刻板的姥爷,我还是喜欢姥姥多一点。量过体温,姥姥开始进入梦乡,随着咕嘟的氧气瓶,呼吸渐渐平稳……   

  在来医院之前,各位“子女”做了研究,我无法插言,只能代表行动不便的母亲一动不动的听着姥姥哭泣,其实我是那么的恐惧,只能一声一声地安慰。姥爷并不言语,只是那么看着,但眼神表达出并不想姥姥去医院。最终不得不拾掇着各种换洗衣物。对于执拗的姥爷,我是难以理解的。   

  轻轻地推开门,不自觉又走到了那间病房。病房内,开着柔光,我只想再看看这平静温暖的画面以给自己面对未来的力量。   

  “你还在恨我吧!”那是饱经沧桑后的一种平稳语气。“老大爷为什么要这样说?”无意偷窥,只是,迈不动双腿。   

  屋内一片沉寂,这感觉,令我压抑。   

  “你果然还是恨我,恨我没有帮他平反‘走资派’的称呼。”老人的声音带了急促。   

  这俗套的人生,竟是青梅错竹马……   

  老人长叹一声,不再说话。老妇人接好温水坐在床沿,一边给老先生擦脸,一边慢悠悠地说“我没怨过你”语气温柔,“这都快六十年了,是你一直陪着我。”她微笑着,老先生也释然的笑着。   

  我的心也放松了……   

  姥爷的电话,总是刚挂断又响起,追问着何时出院,何时回家。姥姥住了半月的病房,形容似又衰老了一些,行动缓慢,身体僵直,离不开轮椅。她安安静静的,目光呆滞,不言不语。直到出院,她的眼睛里才仿佛有了波动。窗外,阳光明媚,两只鸟儿缱绻飞过……   

  黄遵宪说:将出牵衣送,未归阁楼望。再次看到姥爷,我是震撼的。是什么让这铁打的“老头儿”如此憔悴又目光矍铄?“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碎碎念,令我欣喜,使我着迷,原来,白首偕老是这般。不用过多言语,在我老去的时光里,还好,有你……   

  有你,我便不是无所归依。   

     

  三   

  《孝经圣治章》:“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过于孝。”我认为孝之悦有三种:人生而有父母,父母健,此乃第一大乐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①,以己之力,赡养报恩,此乃二也;“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②,虽无力养,而怀有恭敬之心,以一颗赤子之心相待,此乃三也。   

  最近一段时间,跟随“爱之家”③参加活动,确有太多感触。或许他们身体不健全,但是,他们拥有一颗温暖而坚韧的心。庄子言:“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为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他们每一个人都做自己应做之事,有余力,而为能为之事,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啊!佛家有言:实无所舍,亦无所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④   

  当今,越来越多的健全人,被思想装进套子里,行走在死胡同。于上不能孝敬父母,对下无法正确教导孩子,对待外人更是戴上有色眼镜,只分别出三六九等。不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遑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后脊便涌上寒意。我很庆幸,我的母亲温柔而强大,她对我的影响深入骨髓。幸好我还天真,不太会区分人等,幸好我还呆板,不太会以貌取人,幸好我还有着些许教育与修养,不至于肤浅的去歧视。每个人都固守一扇玻璃门,有的温暖宽容,有的寒冷刺骨。只是,我们终将会老去,会不会最终被冠为自己发明的“三六九等”的一员。   

  《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古云:孝乃天经地义。人生首要之事——莫过于孝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错过一次,便是终生遗憾。   

     

  四   

  生命是我们的,但它是父母赋予的,何其有幸来到这繁华绚丽的世界;何其有幸被这个世界容纳宽恕。   

  年少时,请多陪伴那些慈祥的身影……   

  长大后,不负父母深情以待……   

  老了,感谢有你,一路上,相依相偎的那个人,让我不会孤单……   

     

  作者按:①选自《诗经?小雅?小宛》,意思是:早起晚睡,努力工作,不要玷辱了生养你的父母。   

  ②选自《三国志?魏书》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③“爱之家”即刚成立的“献县残疾人关爱之家”。   

  ④出自李叔同的《晚睛集》: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   

  意思是:只要信念一直在,就总有被回应的一天,哪怕现在无人理解,终有会有被人理解的一天。   

     

  申年九月十五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若有一天我老无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