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求学路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里有三个兄弟姐妹,我是最小的。在那个年代,农民的收入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厚,像我这样的家庭,都是勉强能够解决温饱,若是遇到旱涝等自然灾害,还需要亲戚的帮助才能免于饥馑。至于衣服,也是老大穿完老二穿,直至尺寸不合身在丢掉。尽管生活拮据,没有多余的收入,但我的父母却不想让我们像他们一样成为“睁眼瞎”,立志要让我们兄妹三个上学、读书,最终考上大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经常对我说,人这一辈子,若没有知识,那就像不长庄稼的地,是没啥用的。
于是,在我们兄妹几个陆续步入适合上学的年龄时,父亲亲自把我们送到了离家五里外的小学,并对校长说,我没有什么文化,对教育孩子的事也不懂,以后就要麻烦你多多指教了,若是不听话,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我没有意见!
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求学路。人们都说,“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对这句话,我是深深认同的。早在上学之前,我就亲眼看到父母经常早出晚归,为了抚养我们长大而一年四季奔波忙碌着,当时在我小小的内心深处,我就发愿:等我长大后,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在我上学后,我就发扬农家孩子吃苦耐劳的传统,每天早早起来就步行赶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甚至有几次,风雨交加,感冒缠身,也没有请假或旷课。
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的。我在第一学期的考试中,考了全年级第二名的成绩。看着我的成绩单,一直关心着我的校长很高兴,并且第二学期开学时候,对送我前来报名的父亲说,“你们家有三个孩子都在上学,挺不容易的”,然后指着我说,“但是这个孩子在学习上很有天分,一定要让他继续读下去,不要辍学!为了减轻你们家的经济压力,我们决定,从此以后,孩子的学杂费由我们来承担!”听到这句话,父亲双手握住校长的手,双目泛起泪花,哽咽不语,而我更是在心中发愿:一定要好好学习,绝对不能让老师和父母失望!
就这样,在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下,我顺利的上完了小学,升入了初中。这时候,我又赶上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几乎在每个学年,我都会收到国家或社会捐赠给我们的现金和学习用品。学校更是和社会各界紧密配合,积极援助贫困学生,使受援助的学生人数,达到了全校人数的90%。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在我们当地的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新闻报道《实验中学里应外合援助贫困学生》,刊载有这篇文章的报纸,被全班同学传来传去地看,都在心里感受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爱!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在这里,我遇上了我求学生涯中,给过我最多鼓励、最多帮助、最难忘记、最值得感谢的老师,直到现在,我一想起他,我都不由得内心激动,很久无法释怀。在他的鼓励下,我比在初中时更加努力学习,经常中午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吃完饭,就匆匆赶到学校,复习功课。当时,我大哥正在省城上大学,不但家里的所有积蓄被他带走了,而且还借了亲戚很多钱。而我在县城读书,开销也大起来,尽管从小都有不乱花钱的习惯,但仍然生活艰难,经常一双鞋子穿的鞋底都快掉了还舍不得扔。就在那个艰难的日子,我再次成为了学校和国家援助的对象。一次,我和班上的另一位同学被叫到校长办公室,校长拿出一沓钱,给我们说,这是今年学校发给你们的助学金,希望你们记住那些帮助过你们的人,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一个真正的人。
自那以后,我就经常默念着这句话,而这句话,就一直伴随着我的人生道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位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一位位默默关怀着我成长的爱心人士,一项项充满爱与希望的国家援助政策,是他们,让我的求学之路,洒满了温暖而又光明的阳光。我在心里始终在为他们祝福,为他们祈祷。我想,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和感恩,就是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有道德、有奉献的人,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