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最是美味
走在大街上,偶一抬头,身旁一家新开的饭店,取名“寻味”,忍不住心生欢喜。寻味,是寻找美味还是寻常滋味?我心里冒出来的不二选择就是寻常味。寻常味是什么味?千里游子,吃遍山珍海味,最难以忘怀的,不是熊掌鱼翅,海参燕窝,而是小时候妈妈做的家常菜。这是寻常菜嘛?不是,每一餐青菜豆腐里,有妈妈的爱。除了妈妈味爱心牌家常菜,估计第二个念想,就是家乡的味道或者在某一个转身的街角倏然发现的小饭店。这样的饭店做不出高档宴席,但是,说不定就有什么平常菜吃了后让你难忘。
不说远的,就说我们身边或者周边的寻常美味吧。外地人到扬州,一般免不了要去品尝狮子头鲢鱼头大猪头。正规的三头宴价格不菲,未必好吃。我们这些老扬州,有时候发发大兴,在亲友来访时,偶尔做次把憨头。为的是面子和亲友好奇心的满足。其实,如果无须名头的人,根本不会这样吃。扬州炒饭,有一些专门小店,货真价实,味道好极了。上次我小侄子来玩,点名要吃正宗扬州炒饭。我们先到了一个大店,花大钱吃了碗硬邦邦的炒饭。小侄子大失所望,扬州炒饭是这样?
后来,我带着他到了不起眼的小店。那小子,一份下去连叫好吃,再来一份。第二份上来了,他依旧狼吞虎咽,看得我怕怕的,生怕他吃冒了。半大小子说好,果然是好。回家后,他不说在扬州我请他的诸多美味,唯独和我相约,下次来扬州,还去那家吃炒饭。哈哈,有点美食家的风范。
真正的美食家,估计更喜欢小巷里闾隐藏的民间高手而不是五星级大酒店的豪华排场。有服务员在一旁看着,帮着你一筷子一筷子弄过来,还有什么味道?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有关于御膳的描写,很能说明些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的好吃美味,很重要的广告词是乾隆吃过的。乾隆爷吃过并大声说好的东西,能不是好东西吗?今天我们稍稍品尝,没觉得有多好,不过尔尔。为什么见多识广的乾隆爷,会留下那么多关于吃的故事?看了溥仪的书知道了,御膳真的不好吃。
那天在鄱阳湖,当地首推的美味有“鄱湖三鲜”:凤尾、银鱼和鳗鲡。看看凤尾、银鱼,生于长江边运河边太湖边的我们,不要太熟。唯有鳗鲡,仔细想了一会,不就是鳗鱼?果然还是那些味道。炒田螺、藜蒿炒腊肉和春不老烧黄牙头,又一组乡土味。有点意思。藜蒿就是蒌蒿,腊肉我们这里没有,吃着有一股特殊的味儿,不是非常习惯。春不老是什么?一种梅干菜。黄牙头呢?昂刺鱼啊。所以,林林种种,没有超出我的期待。后来,闲逛在一条小巷里,看到一种做法颇为有趣的小吃:现炸的油条,包在用蒸熟的糯米饭捣烂的干米糊外,包上之前,撒上炒熟的芝麻花生碎。香软脆酥舔咪咪,那个美啊!
这小吃有名有姓,油条包麻糍。后来我又去吃过,现在想起来还后悔吃得太少了。另有一种似乎更加司空见惯的“糊”,与其它地方的糊,区别甚大。与糊相匹配的当地人早点,除了油条包麻糍,便是米饺。米粉做皮包进各色蔬菜,带点辣味。酸酸爽爽的糊,辣辣的米饺,再来一份油条包麻糍,不只是小吃,当正餐也不为过。就像在扬州,三头宴之外,凤凰桥的牛肉汤配一块刚刚出炉的插酥烧饼,不要太美!
插酥烧饼,我不知道是不是扬州独有。在我走的那些地方,没见过。它既不同于前些年风行的各种烧饼,也不同于泰州的黄桥烧饼,好像就在扬州有。这烧饼没有牛肉汤,配上豆浆也不错。包一根油条呢?早上来一套,到中不饿。至于扬州人最最喜闻乐见的饺面锅贴,那是外地人到扬州不知道的美味。这些飘扬在扬州城市上空的味道,是最寻常最普通的味道,却是我最喜欢的。
页:
[1]